无界入侵孩子世界的网络流行语 你,冒犯了!

分类:教育资讯 时间:2024-02-07 来源:华商网 作者:小一老师

家长说——

网言网语的困惑

这些孩子真实的故事你是否似曾相识?

“网络流行语通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一些传统的、已经存在的词语,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用法,也成了网络流行语。不少网络流行语包含负面、叛逆的情绪,甚至涉及暴力、消极行为。”

孩子不知道意思

却脱口而出的低俗流行语

最近,天津市民王女士发现,一句“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成了上小学五年级儿子的口头禅。问其啥意思?儿子支支吾吾,说小伙伴们都在说,自己觉得好玩就学来了。

王女士上网一查发现,这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出自一部电视剧,大概是说人审美有问题,带有侮辱性的意思。李女士把孩子叫到身边,告诉他这句话是在骂人,以后不要说了。但孩子对此一知半解。“不仅仅是这一句,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嘴里经常蹦出网络流行语,他只是觉得好玩,不知道有些是非常低俗的词或骂人的话。”王女士颇为担忧地说,把这些网络流行语挂在嘴边,肯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但周围很多人都在说,实在防不胜防。

王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据了解,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有的孩子说话夹杂着大量网络流行语,乃至作业、作文中都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和忧虑。

孩子热衷网络流行语

说多了发音混淆

“酱紫”(这样子)、“神马”(什么)、木有(没有)……河北唐山的李女士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她发现孩子学了网络流行语之后,开始“不好好说话”了,说多了还经常将平舌音和卷舌音混淆。

李女士说,孩子热衷网络流行语,是受到了朋友的影响,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好玩又方便沟通,身边小朋友都在用,都这么说。“我一直在纠正孩子不要这么说话,但孩子有时没意识地又开始说了。”

河北邢台教小学语文的张老师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一些孩子热衷网络流行语,不仅日常交流时用,甚至写作业、写作文时也会用上网络热词。“这些网络流行语虽然比较简洁,但往往缺乏完整语法和语义结构。未成年人长期使用这些语言,不仅会降低语言表达能力,影响社交,还可能导致正规文字学习的困难,影响阅读理解、写作技能等。”张老师说,她对此很头疼,需要额外花时间纠正这些用词。

孩子用网络流行语应对

造成沟通障碍

有家长反映,孩子高频率使用网络流行语,让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障碍。来自天津的家长田先生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儿子期末考试没考好,退步了很多,于是他就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育。孩子回答道:“啊,对对对!”

当时,田先生还以为孩子听进去了,过后一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在网上检索发现,原来那句话所代表的是一种敷衍的回复方式,即承认自己在“摆烂”、“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据法治日报

专家说——

网言网语的诱因

孩子们为什么会被网络流行语吸引?

“专家们认为,未成年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过度接触和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对其产生误导,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学习和沟通技巧的发展阶段,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还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其日常交流能力下降。家长、学校、平台三方应形成合力,共同抵制不良网络流行语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

可能限制孩子的思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未成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未成年人觉得网络流行语能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一有机会便使用网络流行语。“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学习和沟通技巧的发展阶段,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限制,对他与别人沟通造成障碍,所以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用一种开放的思想去对待,不要被这些网络流行语限制。”

储朝晖提出,校园里要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不良的、存在歧义的网络流行语,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通过讲解语言的规范性、语言学习及训练,让孩子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掌握正确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加强语言规范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储朝晖认为,减少网络语言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整个社会要养成一种风气,共同抵制不良网络流行语,媒体也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

流行语有正向、负向之分

未成年人难甄别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律师马丽红认为,网络流行语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特”的天性,青少年在各自圈层中形成独特的话语和符号体系,以寻找表达的自由感和同类归属感。网络流行语有正向和负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鲜、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语言存在表达不规范、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导向的特点。未成年人甄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极易被这些网络语言影响。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开放、包容、共享,网络话语的产生与传播是不可避免的,无需全盘否定。”马丽红说,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引领了网络流行语的走向,赋予了语言新的生命力;但网络流行语也存在向过度娱乐化、幼稚化、冒犯化发展的趋势,应当引起警惕。

马丽红说,净化语言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家长、学校、平台、社会、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联动配合,对青少年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正向的引导,对网络环境进行科学的监管,同时也要给青少年必要的表达自由,各方齐力方能构建健康积极的语言表达体系。 据法治日报

大胆说——

网言网语的思考

让孩子远离“网络烂梗”

做自由飞翔的蝴蝶

“网络流行语通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一些传统的、已经存在的词语,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用法,也成了网络流行语。不少网络流行语包含负面、叛逆的情绪,甚至涉及暴力、消极行为。”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南京市某小学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的班会上,语文教师朱文洁借用作家冯骥才的这句话,把跟风使用“烂梗”喻为气球,鼓励孩子们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引导孩子们面对网络热词时不要盲从,要有自的判断。

不知何时,一些流传于互联网的所谓热词,开始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蔓延。由于中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能力,有时很难判别信息的好坏,成为一些恶俗、低劣、无趣“网络烂梗”的“宿主”和“传播者”。比如,“你个老6”“芭比Q了”“奥利给”等,已成为不少孩子的口头禅、社交热词,甚至是日记、作业和试卷中的用语。再比如,有的孩子表达赞美之情时,除了“YYDS”“绝绝子”,已经想不到其他词汇。

孩子是一张“白纸”,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往往就会习得什么。倘若任由“网络烂梗”肆意冲击他们的精神世界,难免侵蚀其语言组织和思考能力,固化其语言表达方式,使思维变得空洞僵化,让一些孩子逐渐沦为“文字失语者”。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危害不容小觑。

消除“网络烂梗”刻不容缓,但如何消除则是一门学问。00后、1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将他们与网络彻底隔绝,不现实,更不科学。如果强行封杀、管制,断绝他们和网络的物理接触,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单向说教,全盘否定、贬低他们所熟知的网络热词,极易让他们反感,甚至会引发对抗。硬“堵”不如巧“疏”,教育向来如此。

互联网蕴藏着广阔的知识和信息,也暗藏着“网络烂梗”等不良内容。期待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让更多孩子远离网络烂梗,做自由飞翔的蝴蝶,在网络世界健康成长。 据河北日报

理性说——

网言网语的应对

避免烂梗毒害孩子

禁止莫若疏导

“网络是当代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而梗带给我的快乐,比其负面情绪来得多得多,但对孩子来说就未必了,或许他们不知道这些烂俗梗所代表的深层含义,但并不妨碍他们使用,就像一种隐形毒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需要我们警惕和防范。但警惕就能杜绝梗了吗?不能,因为梗满足了社交和娱乐这两大需求。要避免恶俗网络烂梗毒害孩子,需要及时疏导。”

对于网络梗入侵孩子世界,需要及时明白地给孩子疏导。但现实就是,很多人只想一刀切地禁止,却从来不告诉为什么。就像学校禁止早恋,不是教给孩子们正确地爱别人,也没有正确地普及性知识;家长们避免孩子接触血腥、暴力与死亡,却没有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生死观、是非观,没教给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黑暗。网络时代的疏导,该如何对孩子解释这些所谓的“烂俗梗”?

一是,要与社会、学校、政府形成合力,一起解决网络烂俗梗,而不是家长一方在努力。

二是,加强网络监管,打击和清除一些低俗、恶搞、暴力、色情等内容成为网络烂梗的源头。

三是,要加强网络教育,要学会辨别和抵制一些网络烂梗,不跟风不模仿,不传播不使用这些网络烂梗。

四是,要加强家庭教育,增强家长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和引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使用一些网络烂梗的现象。

五是,要加强学校教育,让他们学会用文明、优雅、有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提醒家长们,与其打骂孩子小小年纪满口垃圾语言,不如想想是为什么。毕竟,现代生活是无法与网络割离的,即使你禁了自家孩子的网,到学校去走一圈,该听的总归是会听到的。我们应该发挥更多的引导作用,满足未成年的一些好奇心,最好能直接与他们沟通交流。“禁止”看似一了百了,实际上,他们可能会用其他的方式来满足好奇心,而这种“其他的方式”往往充满着危险与不稳定。 据微言时评

网友说——

网言网语的泛滥

孩子们为什么会被网络流行语吸引?

@可可可乐:我侄子四岁天天钵钵鸡,你个老六,芭比Q,跟他爸说大哥……

@音九卿:生理反胃的两个梗:生气跺脚猜、科目三。

@择天:我侄子就这样,学那种电摇,看见人就这样,没把我恶心死。

@八十八斤的财女:我从来不让我孩子跟风玩梗,我儿子上学回来给玩电摇,我让他摇了半个小时,现在不敢了。

@Aj^~^j娟:同感,最近发现这个抱环手抖脚的,我说再抖我直接上戒尺了。

@Smile°:我女儿叫我老六……

@繁华似锦6:他们也爱说“我嘞个豆”。

@初蓝悦读:我三岁的女儿说“完了,芭比Q了”。

@穿梭的时光机:我打个王者我妹一个劲说我“嘎了嘎了”“怎么又嘎了”……

@粒粒不吃香菜:一元一串钵钵鸡,科目三,恐龙康浪……

@繁花似锦阿:真的,孩子带口语,真的很接受不了!

@一剪梅:确实是,我儿子在网络电视上学了好多脏话。

@钮祜禄.米娅:当我从我女儿嘴里听到“白嫖”这个词的时候我震惊了,然后朋友圈看到孩子的老师也用这个词,我不明白老师难道不知道这个词很不雅吗?反正我不准我女儿再说这个词!

@晚情:钵钵鸡没什么的,科目三也可以,但我家孩子在学校学同学电摇,第一次我就严厉批评了,也不许他喊人老6,不然就一巴掌!

@欣奕奕:前几天闺女看蛋仔派对的小视频,其中有一个剧情是一个小蛋仔丢了好多年,终于找回了爸爸妈妈,结果爸爸妈妈哭着说都是爸爸妈妈的错,当初不该逼着它学习,不考虑它的感受!才导致它走丢了!真的很无奈,这种错误的引导无孔不入,现在只敢让孩子玩宝宝巴士和洪恩识字。

@汶:4岁儿子说我“不讲武德”。

@爱吃爱玩大蜜丝:我辅导功课时候,我闺女来一句:我的脑子好痒,我要长出大脑了。我的血压直飚!

@凌落:作文篇篇都是错别字,谐音梗看多了……

@暖宝宝:带恶意、侮辱的玩梗不可!小孩很容易跟风受毒害。

@许许许:因为我不要我儿子刷短视频吗,这些梗他都不知道。

@蒂娜:网络用语是该规范一些了! 综合

结语

梗分好歹,适度玩梗无伤大雅,但所有玩梗都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

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

网络流行语过度娱乐化、冒犯化发展的趋势,应当引起警惕。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安中考网 xazgk.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xazgknews@163.com】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必看
必看
  • 【百廿三中 再续辉煌】西安市第三中学举行建校120周年大会
  • 14岁初中生保送进清华 因材施教之下如何避免功利化?
  • “双减”之下 “年味儿”寒假作业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热情?
  • 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 标签
    热榜
    QQ

    微信扫一扫

    WeChat
    Top